内容摘要:市政府办公室:根据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重点事项及任务分工安排,我办共涉及8项具体任务。其中,牵头实
市政府办公室:
根据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重点事项及任务分工安排,我办共涉及8项具体任务。其中,牵头实施的共有3项,配合实施的共有5项。
去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陕西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陕政发〔2017〕34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17〕79号)、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18〕4号)等文件,要求各地市加快推进政务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破除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问题,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自成体系,实现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办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利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部门共享意识不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基础资源整合及通用应用系统部署进展不快、数据共享难度大、部门信息化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民生服务、产业发展、政府治理等领域最紧迫的需求,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开放,支持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探索路径。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数据基础资源,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盘活政府数据资产,完善应用共享机制,树立数据开放理念,不求数为我存,但求数为所用。三是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配备一批会技术、懂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是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各行业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机制建设,确保信息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二是建议中省上级部门推进政务数据向下回流服务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办发〔2016〕80号),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适时通过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方式,不断调整优化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政务公开工作的主体责任,把政务公开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和公务员初任培训课程体系,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意识,并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求明确考核内容,细化考核评估标准,加大分值权重。
通过实地检查,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政务公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部分人员不熟悉政务公开评估指标体系,推进工作比较吃力。二是个别单位公开的内容避实就虚,只注重对办事依据、程序的公布,对办事过程、结果不公开或少公开。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仅能简单支撑本行业本系统政务服务,各地各部门间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困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个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邀请省政务公开办和省测评中心领导和专家,分两期对全市政务公开及网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期培训班于7月18日在西安举办,主要培训各县市区从事政务公开和网站管理工作人员,二期在7月下旬举办,主要培训市级部门从事政务公开和网站管理工作人员,全面提升全市政务公开水平。二是创新评估举措。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全市各县市区、市级各部门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形成4次专项评估报告,年终形成总评估报告,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三是加快平台建设。按照工作计划,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力争10月15日前完成“三级联网四级联动”平台上线运行各项工作任务。四是严格监督考核。严格落实“周检查、月通报”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并依据第三方评估报告进行结果排名,推进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决策公开没有健全完善的规范体系,也缺乏科学的考核评判机制,因此建议中省进一步完善决策公开规范体系和考核考评机制,推动决策公开工作科学发展。二是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具体、明细、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未明确在市县两级同步推进的时间节点,因此建议中省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务公开标准规范,并就市县两级同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进行明确。
国务院先后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1年)》(国发〔2014〕21号)、《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6号)等纲领性文件,省发改委印发了《陕西省政务诚信建设重点任务分工》(陕发改财金﹝2017﹞1412号)和《陕西省政务诚信评价办法(试行)》(陕发改财金﹝2017﹞2133号),安排部署了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发布诚信黑榜2期、红榜1期,涉及黑榜主体95个,红榜主体39个。
一是部分市级部门和单位对政务诚信建设认识不到位。二是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方面,尽管市信用办对相关单位下发工作提醒函并进行通报,仍有部分单位未共享公开掌握的信用信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宣传和协调力度,提高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对社会诚信的认识,并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检查通报,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推动社会诚信应用。
建议在中省层面加大对政务诚信的宣传力度,提升政府、企业、群众社会诚信意识,进一步完善政务诚信评价办法,加大对政务诚信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力度。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要求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我市从2014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以来,市信息办承担了“优政、惠民”相关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按照不断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的试点要求,提出了建设市、县、镇三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并联审批系统)的工作目标,对于县、镇两级平台建设,采取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以奖代补的建设路径。平台建设资金为国家试点专项和社会筹集资金,一期平台建设总投资750余万,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引导、以实用为核心,精打细算利用好试点专项资金,不为市级财政添麻烦,建成了当时领先全省的三级互联网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平台接入单位部门48个,总办件量21.41万件,其中市级6.57万件,县级14.83万件。
一是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不畅,网上政务服务整体效能未充分发挥。目前,市县两级部门的行政审批和业务办理系统,仅能简单支撑本行业政务服务,各地各部门间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困难。二是网上办事渠道单一、覆盖面低,给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带来不便,目前只能通过市县(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完成项目申报、咨询、查询、评价及投诉,完全网上可办事项太少。三是关键保障技术缺乏全市统一支撑,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存在缺失。四是缺乏有效监督监察体系,线下办事线上无数据,不能对办理事项进行有效掌握和监督,线上办事率低下。五是数据资源未被进一步挖掘利用,无法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来源,目前汇集了全市行政审批办件信息库,仅能进行简单统计、查询和展示。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积极对接省级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我市数据中心,逐步打通各级各部门间政务服务数据,破解政务服务信息处于分散割据的碎片化状态的难题,实现跨层级、跨县区、跨部门的网上政务服务。二是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最新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平台政务服务项目申报、咨询、查询、评价及投诉的移动化政务服务。结合最新流程引擎技术,为繁杂的政务办事流程实现网络化提供支撑,进一步加大真正意思上的网上办理。三是积极筹划基础应用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在线支付、统一物流配套等平台建设,为网上政务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供基础支撑。四是在完成垂直业务协同共享后,建设市县两级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市县全程跟踪监督、实时督办提醒,不断强化主管监督部门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监督。
《陕西省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对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突出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等涉金融领域严重失信问题,探索建立涉金融领域信用建设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提升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服务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我市仍然存在大量涉金融领域工商异常名录企业,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下一步,我办将进一步加强同市金融办、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对已经被列入异常名录和重点关注名单的企业加强日常监管。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1年》,陕西省印发了《陕西省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要求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以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信息服务便捷化为目标,建设农业数据资源中心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加快发育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一是智慧城市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在部门、单位的拓展应用还不广泛,还没有充分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现有的资源优势。二是连续优质的气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利用气象数据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成果转换还需加强。三是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目前各部门持续共享的业务数据量较少,数据质量不高。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拓展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在农业农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加大气象数据同其他涉农行业领域数据的比对分析,更好的服务农业农业发展,同时建立各部门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确保提供优质、持续的数据资源,为振兴乡村、发展互联网+农业奠定数据基础。
2018年5月31日,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1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工信部信管函〔2018〕188号),安排部署了8项重点任务,其中,第5项任务是开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行动,推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模式。
今年以来,市信息办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主要是成立了一个银行,即数据银行。市信息办联合国内21家知名大数据企业,以咸阳高新区为龙头,建设了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其中,标准化机房2000平方米,共享标准化机房3000平方米,创业工位530个,成立了全国首家丝路数据银行,聚集碎片化的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个人数据,面向各级政府、各类企业提供安全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孵化等全方位服务,大力推动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存储数据1.23pb,贷出数据0.36pb,开发数据0.53pb,增殖数据0.11pb,聚集高端大数据人才337人,推出大数据产品32项,申请专利和著作版权35项,支持孵化小微创业企业79家,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15家。6月22日,刘国中省长亲自为数据银行正式启动揭幕。
去年在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安排部署了《加快陕西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工作计划》,并就稳步推进“光网支撑能力提升工程”、“光网城市质量提升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移动网络覆盖工程”、“ipv6部署推进工程”五大工程及十项重点任务作了分工和部署,会上,陕西省政府与各地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目标责任,分解了考核指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行动方案,强化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积极提升城市公共场所、轨道交通设施等人流密集区域网络覆盖能力,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光纤改造,不断加大提速降费力度,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助推“三个经济”发展和追赶超越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全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要求,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了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各运营商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俊锋亲自安排部署,要求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对标,加强衔接,简化流程,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不到位”: